针对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量薄弱,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环节安全隐患较多,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手段不足,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亟待加强等问题,日前,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我省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所有食品经营者和中型以上餐馆、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全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档案,做到一户一档,支持和鼓励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系统。肉类蔬菜电子追溯系统覆盖城区人口100万以上城市。
规划明确,到“十二五”末,要基本建立起适合我省省情,预防为主、全程覆盖、责任明晰、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米、面、油、蔬菜、肉、乳品、蛋、水产品等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稳定良好,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以上,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2%以上。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基本建立起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防御体系。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覆盖部分县级行政区域,监测点由8个扩大到50个,监测样本量从1710个/年扩大到10000个/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哨点医院由40个扩大到100个。在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蔬菜、水果、茶叶、生鲜乳、蛋、水产品和饲料省级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数量达到每万吨2个样品,出栏畜禽产品达到每万头(只)1个样品,监测抽检范围扩大到全省所有大中城市和重点产区。
同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所有食品经营者和中型以上餐馆、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全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档案,做到一户一档,支持和鼓励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系统。乳品电子追溯系统覆盖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生产经营单位。肉类蔬菜电子追溯系统覆盖城区人口100万以上城市。酒类商品流通电子监管服务系统实现从“生产—批发—零售—消费”全过程的溯源管理。保健食品电子追溯系统覆盖所有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未来,我省将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获得相关认证,推进食品产业结构优化,不断提高食品产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食品进出口等环节生产经营记录,加强各环节衔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全省互联互通的食品安全验证验票管理体系,推动建立资质证明、检验报告等电子查询系统。
(编辑:党小丽)